忙到每天平均能睡三、四個小時就偷笑
但對於最近台灣發生的事情還是沒辦法漠視
一些在台灣的朋友覺得群眾使用暴力很丟臉
我想問:丟臉的是誰?丟誰的臉?
我不是要跟你們辯論政治
我根本不在乎兩個用盡手段惡鬥的爛黨
但是誰可以回答我
為什麼在台灣不能拿國旗?
之前許多人那麼努力將國旗帶到世界各角落去宣傳台灣
像是超馬的林義傑
結果在自己國家的公共場合不能拿國旗
當然你們可以說情況不同
那到底是誰在玩弄國旗呢?
你們可以說這次民進黨玩弄國旗(但人民為何在自己土地上沒有拿國旗的自由)
你們可以說暴力就是不對沒格調(對,我同意不該使用暴力,但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你們可以說選舉快到政客開始作秀
但是能不能再看深一點、再想多一點
到底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突與暴力發生(遠因、近因)
不能預防或至少降低衝突嗎
群眾真的這麼盲目嗎
民進黨真的這麼有動員能力嗎
執政黨又在做什麼
能不能不要因為看法不同就硬是要把人分成藍綠
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漠視
反正再生氣也只是無力
我很慶幸現在在美國
不是置身事外
而是這樣的距離讓我不因在那個環境裡而痲痹漠然
請看看下面的文章(瀏覽也好)
在台灣的你們知道這個活動嗎?
這些人沒有使用暴力
大家不是吃飽飯太閒
在 Yahoo! 奇摩我只看到《自由時報》報導了這個活動
其他媒體為什麼不報
是靜坐的人數不夠多
還是太平靜沒有新聞價值的爆點
當一堆人輕鬆說著
美國跟歐洲等「先進」國家不會發生這種「丟人現眼」的「群眾」暴力
是不是該先想想人家的歷史
所以到底是誰在玩弄民主、自由、暴力... 等字眼?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7520331
酥餅的BLOG
2008年11月6日
台北新竹大學生發起抗議踐踏人權靜坐活動
(照片來源)
為抗議警察暴力及捍衛自由人權,11月6日,教授、學者及學生將自發性地集結,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台大師大政大學生在中午時分已約有400-500人靜坐在行政院前,交大學生也在交大第二餐廳前發起抗議踐踏人權靜坐活動。
以下為活動聲明:
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行粗暴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護裡,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如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竟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應儘速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聯絡人: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Mobile:0972-102-502)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bluenewyork:《聲音與憤怒》作者,去看他的部落格,你會更清楚為什麼我要在這邊特別提他,他不偏激,也不是暴民。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許維德(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林秀幸(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柯朝欽(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林秀珊(交大人文社會學系研究助理)
吳宗信(交大機械系教授)
其他名單陸續確認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