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hat Kind of Music Is Good for Choreography?

這學期的 contract(我的系所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要履行的義務,無學分,每週時數至少四小時,內容視年級不同也因人而異)是擔任一堂舞蹈課(
Beginning Movement)的助教,這個班是開給非舞蹈主修的選修課程。授課老師是印度人,與紐約多個知名舞團合作過,例如: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模斯.康寧漢舞團(Merce Cunningham Dance Compnay)、艾文.艾利舞團(Alvin Ailey American Dance Theater),目前在多所大學、舞蹈中心授課,也是從事舞蹈學術文章寫作的學者。

學校各舞蹈課的期末考以一場聯合演出的方式舉行,在學校設備很完善的專業劇場 Tilles Center 大舞台演出,每個班級皆要呈現一支舞碼。在我擔任助教的這個班級,老師先要求每個學生自行挑選音樂、編舞,在課堂上做一分鐘的呈現,目的是為了發掘每個學生擅長的動作,以及喜歡的音樂類型,然後每個人都能發表意見,老師再從中挑選適合這個團體演出的音樂,以及挑選一些學生的動作加以發展,進而完成一支適合讓這些學生共同演出的完整舞碼。

這個過程是集體探索與創作,最終目的是希望在各有所長的獨立個體之中,找到一個可共同發展的平衡點,讓這個團體在共同感到安心(comfortable)的狀態下,集體演出,並盡可能呈現每個人的長處(strength)。

以前的我若許無法理解這樣的過程,或許會質疑「為什麼需要去『迎合』每個獨立個體,而不是讓大家去『符合』編舞者的風格跟要求」,但這學期跟了一位運用不同音樂要求我們舞者「即興」的編舞家,了解到這是一種能在有限的時間中互相了解的快速方式,現在的我除了能理解此種過程,也覺得這是一種有趣的合作方式;在這種方式下,編舞者與舞者的角色沒有絕對的命令與服從,而是使用音樂與身體的抽象語言去認識彼此,有點遊戲的氛圍,編舞者與舞者像在天平的兩端,共同尋找能平衡的方法,我喜歡。

然而,即使運用此種方式,編舞者的角色仍然必須比舞者更像「主導者」,亦像是編輯,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資料中,統整出一個方向,才能在不同的音樂與動作中,找出一種風格,也才能孕育出一個有主題的作品。關於主題的想法,也許來自探索開始前、過程中、或者涵蓋以上兩者。

在我擔任助教的班級,用兩堂課看完十四位學生的創作後,音樂,成了非常有趣的討論重點:到底什麼樣的音樂適合這十四位舞蹈程度不同的學生,用剩餘的一個半月時間(每週兩堂課共三小時四十分鐘,還要扣除每次課堂至少半小時暖身時間)排練並共同演出?

老師要求學生盡量使用「沒有歌詞」的音樂,老師的理由是:文字容易限制住學生對動作的想像,而動作該不該與歌詞有關又是另一個問題,因此先求簡化,使用沒有文字的音樂,除非,有非用該文字跳舞不可的理由。

結果這十四個二十歲上下的學生,挑選的音樂風格很多樣,也迥異地反應出每個人對音樂的喜好。大約半數用流行音樂的前奏避免掉有歌詞的問題,兩個人用森巴風格的音樂,一個人用 Pink Floyd 的 Breathe(請注意,這首歌發表在 1973 年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專輯中,至少在該學生出生十多年前),一個人用電影第六感生死戀的主題配樂(1990 年上映,該學生也許剛出生),一個人用電影鐵達尼的主題配樂(1997 年上映,該學生約莫十歲左右),一個來自韓國的男生用很有感覺的電音(帶點空靈的感覺,
不是搖頭節奏),一個戲劇主修的男生用冰島後搖團體 Sigur Rós 的音樂。另外,我雖然不用編舞呈現,也挑了 Husky Rescue 的 Mean Street 跟台灣郭虔哲的 100,000,000 Miles of Trace。

引起多數人共鳴的是快節奏的流行歌曲跟森巴音樂,我跟韓國男生及兩個戲劇系學生對音樂的偏好,成了十五分之四的冷門(十五來自十四個學生加我)。老師的想法呢?森巴音樂不適合這堂以現代舞為授課主題的課,老師喜歡
我們這十五分之四的少數挑選的音樂,但是,老師認為我們選的音樂「太深」,發展出來的動作恐怕「太需要表現力」,不適合多數沒有舞蹈戲劇等劇場訓練的學生。基於前述理由,老師還特別跟兩個戲劇主修的學生談了一會兒,因為這一男一女的戲劇人,臉上毫不掩飾對其他音樂的不耐,還大聲在下課之際其他學生還在場時對我說:We like your music;想必老師原本就知道他們受過劇場訓練,知道他們對音樂、動作的品味及要求跟其他學生應會相去甚遠。我在一旁聽著他們對話,一邊想著:其實我有更多「奇怪的音樂」在家裡,挑選音樂時已將「需要適合這個班學生作期末團體演出」當作最優先考量,呵呵,學習中。

最後會採用什麼音樂、發展出什麼動作、什麼主題,目前仍然未知,不過我很期待未來過程的激盪,或許中間會有爭執,會有不耐,但是我期待大家將是漸漸往同一個方向走去,也期待看到這十四個學生將能在舞台上有自信地跳舞。
自信,幾乎是多數學生在課堂呈現時最缺乏的要素,好希望大家能在一次一次的上課中,慢慢將自信喚出,享受身體律動,因為舞蹈不一定要關乎高難度的技巧,舞蹈也是身體原始的表達方式啊。

在動作方面,每個人呈現的肢體語彙差別很大,看得出有些人受過芭蕾、熱舞、肚皮舞等的訓練。但是,不管他們有沒有受過舞蹈訓練,看完全部呈現的我有種很強烈被啟發的感覺。為什麼說啟發呢?因為我從小最怕上即興課(雖然上得很少),最怕老師要我們編舞,並且對於自己是否要開始編舞這件事一直強烈沒自信地遲疑,害怕啊,也不知在怕什麼。不過,從這十四個人身上,我看到每個人的身體裡存在著獨特的語言,無關美醜,而是獨特,每個人獨享的獨特性啊。編舞亦應如是,無關完美,而是,如何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讓身體說故事,具體或抽象的。

這幾年對跳舞、看舞的感受不斷改變中,跳得越多、看得越多,心中對以後是否一定要從事舞蹈相關工作的夢想放下得越多;不是不在乎了,而是越來越喜歡從自己跟身體的對話中、從對於各種與舞蹈相關人事物的觀察中,去思考,去享受這樣的過程。這,是一種不受拘束的自由。

什麼樣的音樂適合給什麼樣背景的人跳什麼樣的舞在什麼樣的場合作什麼樣的演出給什麼樣的觀眾看呢?這遊戲,持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