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榮 -- Patrick and Me in 《光環 Aureole》, 4th Movement)


推!因為有幸參與排練並演出保羅泰勒的《光環 Aureole(1962)》,使我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泰勒舞作,所以非得要來推薦保羅泰勒舞團在台灣的演出不可。

我在 2005 年於紐約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第一次看保羅泰勒舞團的演出後,並沒有對泰勒的舞作產生共鳴,只覺得泰勒舞作的風格是像優雅芭蕾般的現代舞,不是我感興趣的風格;沒想到 2007 年剛進入現在的學校,就遇上該舞團教師駐校,並幸運甄選上《光環 Aureole》的舞者,而排練過程完全顛覆了我對泰勒風格的第一印象,排練老師剛開始很常對我說:我看得出你有不錯的芭蕾基礎,但你不必總是表現得完美,不能跳得像芭蕾。排練中,逐漸深深地感受到泰勒舞蹈動作與音樂高度結合的趣味。

PS. 我參與《光環 Aureole》的排練和演出都是在學校,不是甄選上保羅泰勒舞團啦(我還沒那麼強喔)。因為有朋友誤會了,所以特別加上此附註澄清一下。

在《光環 Aureole》裡,有幾個特定的手形:雙手上舉呈現穩定有力量的 V 字形,雙手向下或向上但手肘處彎曲使手臂呈現流暢的圓弧形以及從這個基礎上變化出的手部動作。由於配合音樂節拍的腳步及身體動作,有時相當的快而俐落,因此要保持手形的穩定,不讓手臂隨身體動作胡亂擺動,便挑戰著舞者的控制力。

跳《光環 Aureole》,要同時做到「放」與「收」。需要有充沛能量和情感的「放」,保持圖形變化流暢、大膽跳滿動作並彷彿對觀眾說著「嘿!你只能看我喔」的「放」,同時要控制動作的形、不使動作變成亂舞的「收」。這很不容易,就像一個人十分開心想手舞足蹈地說話時,要控制做出過於誇張的肢體語言,同時又要讓聽者能真切感受到這個人的內心有多熱情、多興奮,兩者之間有著奇妙的和諧,而非衝突。

推!因為去年十二月初保羅泰勒舞團到位於我學校的大劇場演出,我好愛《普羅米修斯之火 Promethean Fire, 2002》《禿鷹的盛宴 Banquet of Vultures(2005)》,當下我更敬佩泰勒大師舞蹈風格的多變、舞蹈與音樂的完美結合、以及簡單易懂、直接衝撞人心的作品意涵;這是對當今的生活有深刻體驗後的作品,是能跟觀眾產生對話的作品!如果事前不知道這是保羅泰勒舞團的演出,我應該會以為這是一位很棒但年輕些的編舞家作品;年輕,在此不意謂不成熟或莽撞,而是精神!2002 年,保羅泰勒已經 72 歲了喔,我覺得他的作品意念仍然很「新」,仍然有很強烈的實驗風格,但實驗中又沒放掉舞蹈動作,就像在過去的厚實基礎上,不以此為滿,反而持續開創新局。

推!保羅泰勒在舞蹈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由於泰勒早期曾跟隨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跳舞,從舞蹈史的時間觀點上來看,可以觀察泰勒風格是否有受葛蘭姆技巧的影響。因此,喜歡看舞,尤其是對舞蹈有興趣深入研究的朋友們,真的不要錯過能現場欣賞大師作品的難得機會。看過,喜歡或不喜歡都沒關係,每個人對舞蹈感受總是不同;沒看過,永遠只能憑空想像了,即使觀看DVD,畢竟缺乏臨場感,感受會差很多的。


 
  (圖像擷取自 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 official site )

 
推!這次台北有三場,共九支舞碼,經濟負擔得起的話,建議三場都看,比較能好好認識保羅泰勒的舞蹈風格,從中進而比較、分析舞作間同異之處。如果時間或經濟因素不許可,購票前先上網做點功課吧,再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場次看。另外,嘉義縣立文化中心將有一場演出,三支舞碼,不克北上的朋友們,把握南部場的機會囉!

推!台北最後一場 10 月 19 日演出後有舞團經理與資深舞者的座談,很推薦大家近距離去看看目前在此舞團工作的人,對於這個團會有比較真實的感受。去年十二月初,我學校有一天是「泰勒日」,保羅泰勒舞團的舞者在演出前,先欣賞我們舞蹈系學生跳《光環 Aureole》,再跟我們對話,幾位資深舞者非常親切、謙虛和敬業,對於舞蹈有很深入的分享;然後換我們舞蹈系學生參觀舞團彩排晚上節目,晚上再看正式演出。很好的交流!

趁著寫這篇文,上網做了一些功課。

擁有豐沛創作能量的保羅泰勒,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稱為「王者之王(King of Kings)」。泰勒出生於 1930 年,從 1954 年創立保羅泰勒舞團以來,幾乎每年都有ㄧ到五個新作品發表(其中只有 1959、1992、1996 未發表新作,參考 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 official site ),並曾經跟隨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與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舞團表演過,是美國舞蹈史上不可不提的大師級編舞家。站在個人的立場,我很佩服今年高齡 78 的泰勒,仍然維持年年創作的熱情,憑著這一點,絕對值得去看他的舞團演出。總而言之,推!

相關網站
Paul Taylor Dance Company official site
新舞臺新舞風2008
年代售票(票價、優惠方案、各場次舞碼)

延伸推薦
文章 -- Why I Make Dances by Paul Taylor
紀錄片 -- Paul Taylor: Dancemaker

 


2009/9/14 新增

好巧,在這篇文章的一歲生日當天(真的剛剛好是2009/9/13發現的),為了買演出的票,在網路上大搜各舞團資料時,發現自己在這篇文章裡寫錯了一支舞碼:原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喜歡的《普羅米修斯之火 Promethean Fire(2002)》,應該是《Banquet of Vultures(2005)》,我就直譯為《禿鷹的盛宴》吧,應該還沒去台灣演過。

我認為《禿鷹的盛宴》是一支「反戰」的舞,編舞家保羅泰勒一開始讓舞者在黑暗中動作,觀眾只看得見舞者手中手電筒不規律射出的光,印象中,音樂安靜帶著不規律的節拍或聲響(只看過一次現場,我的印象不一定可靠),不是泰勒常用的古典絃樂,舞蹈動作也不見泰勒舞作普遍存在的和諧美感,當時我腦中冒出了「好後現代」這幾個字;雖然我始終未曾真正精確地了解「後現代」三個字的意義,而且保羅泰勒的現代舞風格似乎早就被歸類在「後現代」,但我在《禿鷹的盛宴》中,看見泰勒解構了他自己「慣用的」東西,這支舞作有舊的他,又有更多新的他,總之,2007年底看到這個作品,自己超開心,也超佩服泰勒爺爺的!

其實寫了這麼多,也不過就是想更正自己一年前弄錯了舞碼名稱而已;應該是當時表演的順序與節目單印製的順序不同的緣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ewy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